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44、第44章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44

建平帝在早朝的时候, 让人把顾碧昌和贺纶的自述奏章,当着文武百官念了。

两人的奏章说的很中规中矩, 也都阐述着一件事, 官盐滞销的原因是因为私盐泛滥。

私盐泛滥已是件老生常谈的事,朝廷对于打击私盐十分严厉,一旦被抓获,就是砍头的下场。且对于缉私方面,也是要人给人, 要银子给银子。

可年年私盐都在泛滥,盐课每年持续下跌, 与全盛之期相差岂止一倍。

从户部的黄册来看,大周朝的人口是持续增长的,难道多出的这些人都不吃盐?不吃盐,还能活吗?

所以事情又回归到起点, 为何官盐会滞销。

其实满朝文武谁不知为何官盐会滞销,会滞销不外乎两点, 私盐泛滥,官盐价格太高。

可官盐价格为何会高?

以建平十年为例, 每引盐约400斤, 一引官盐市面售价约8两银不等。可实际上盐从盐产地购入,却不过仅仅600文到700文之间,这是盐场场商购入的价格。

场商购入盐,转手以不到二两的价格卖出,这其间有一两多, 场商需要支付劳力,存储、运输,盐课等费用,其实算起来,场商的利润并不高,在可接受范围之内。

再之后是运商,也就是真正意义拥有盐引的盐商。他们以二两不到的价格购入盐,转手以八两左右的价格卖出,这其间有近六两银子需要支付引价、运输、人工劳力、正杂课银,以及给当地官府的办公孝敬,及朝廷的报效捐输等等诸多费用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finalbooks.work

(>人<;)